根據德勤的研究,大約90%的澳洲人擁有手機,而全球就有大約70億部智能手提電話。
平均而言,澳洲人每日使用手機約五個小時,進行工作、娛樂和溝通,而且數字一直上升。絕大多數澳洲人都有手機,專家警告,大量有害細菌正隱藏在手機的不潔表面上。
對於昆州邦德大學的塔祖爾博士( Dr Lotti Tajouri)等科學家來說,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。他說,手機正在充當受污染的移動傳播媒介。
分子遺傳學家從飛往雪梨的國際航班擦拭旅客的手提電話進行測試。
測試研究估計,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間進入澳洲的680萬旅客中,可能已將7.492億微生物,透過手機表面帶到澳洲。
手機上的細菌不僅會對人體健康有害,而且當旅客不知不覺間將細菌帶入澳洲時,也可能對動植物構成風險。
例如一種名為“Fusarium Solani”的真菌,它與「shot hole borer」的鑽孔甲蟲相關,它是在西澳三年間,毀滅了不少樹木的小甲蟲。
鑽孔甲蟲與真菌有共生關係,甲蟲會鑽入樹中,帶來一種致病的真菌,使樹木枯萎致死,甚至可以兩年內殺死一棵樹。
塔祖爾博士說:「保護我們的生物多樣性,並減少超級細菌的傳播不僅對經濟,而且對我們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。有一個明確的論點是,除了現有的生物安全措施外,還應在抵達澳洲時,為國際旅客的電話進行淨化程序。」
SBS 新聞已聯繫負責生物安全的 聯邦農業、漁業及林業部作出回應,正在等候回覆。
我們的電話有多髒?
基於多種原因,包括不理想的個人衛生習慣、不定期洗手及如廁後沒有為雙手進行消毒,都可能令電話屏幕變得骯髒及遍佈細菌。
當如廁時使用手提電話,可能會特別有害。
研究發現,被污染的手機表面是公共洗手間中「糞口路徑」傳播的原因之一。
環保科學家唐納(Erica Donner)說,在公共洗手間發現了廣泛的腸道、皮膚及土壤細菌和呼吸道病毒,從而帶來了傳播風險。
她說:「毫無疑問,徹底洗手和有效吹乾雙手對於防止疾病傳播至關重要。這些習慣不但會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,亦有效限制細菌感染。」
對衛生的態度不同
個人衛生習慣對細菌和病原體的傳播,極其重要。
一項針對英國醫院公共洗手間清潔度的研究發現,男性洗手間的超級細菌比女士洗手間更多。
微生物學家斯丹斯(Stephanie Dancer)說,手部衛生調查顯示,女性比男性在如廁後更習慣清潔雙手。
「我們的研究結果似乎證實了社會中普遍認同的情況:女性對污垢的看法和厭惡比較敏感,從而會自發進行清潔;反觀男性普遍不太注意、甚至不在乎骯髒的環境。因此,女性如廁後會較願意保持洗手間清潔,男性則普遍認為,有人會在他們如廁後清理。」
如何保持手機清潔?
以下是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對改善手機衛生的方法,以供參考。
- 外出時,請將手機放在口袋、隨身袋或汽車內。
- 購物時,請使用實體購物清單,被免在手機內翻查。
- 使用信用卡進行付款,盡量使用無接觸式的信用卡,而不是使用智能手機進行付款。
- 到過公共場所後,必須徹底清潔雙手或消毒才觸摸手機。
- 撥打電話時,請使用免提設備,被免以手機接觸臉部。
SBS 中文堅守《SBS 行為守則》及《SBS 編採指引》,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、公正、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。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。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,或透過收聽直播、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。